close
有人說:人生像浮雲 也有人說:人生像柳丁 還有人說:人生像一坨大便
我卻要說;生命如花籃 需要花裝扮 生命像彩霞 我們要珍視
看著921紀錄片-生命,回想著當時的情境,仍是心驚膽顫。
記得當時是午夜1點多將近2點,剛洗完澡想要看一下報紙。
就開始天搖地動,除了一陣暈眩之外,就是一片驚叫聲,接下來就是加入逃跑的行列 ~ ~ ~ 。
隔天,新聞報導才知道南投的災情那麼嚴重,震央就在車籠埔的地方,並且死傷慘重。
那種慘狀,至今令人顫慄不已,今天舊事重提,再重新體驗一次的傷痛。
影片中,地震發生後,家屬無法面對惡耗,加上心理上極大的傷痛和悲苦的情緒
在等待真實消息的過程更加複雜化,任何人都無法接受摯愛的親人殘酷遇害的準備
第一時間內都是希望和期待,即使是在最渺茫的情形下,仍然期待親人能免遭死於非命的的殘酷厄運
常見家屬在震驚之餘始終抱持著親人生還的希望,滿懷的期待
就是反映對於受難者的堅定信心不移,就算是一點點希望也不輕言放棄
未接到正式的死亡通知,將極盡所能的否認事實、欺騙自己,每天沉浸在悲傷中~~ ~~ ~~ 。
劇中的佩如,在等待挖掘屍體的時候,對於鄰居的一些話語特別敏感,
例如她聽人家說:有可能連屍體都找不到,聽來就特別的刺耳
每天隨著挖土機到山上去等待,希望會有奇蹟出現,因為她家有七口受難。
周家姐妹,那種失魂落魄的感覺,讓人看了心酸,國揚與玉梅夫妻,在這次的震災當中失去了可愛的女兒
而潘順義、張美琴夫婦失去了兩個可愛的兒子等等這些只是在這次災難中的少數人的家屬之一
在這次的災難中,總計死了2455人,失蹤有50人,是近年來,台灣地區因地震死傷最慘重的一次
很多受難家屬都無法去接受這樣的殘酷事實。
像周家姐妹沒有找到父母和弟妹,帶著傷痛離開家鄉當人們迴避談到受難事件的時候
連回到阿婆家,聽到表弟在教媽媽的時候都覺得很酸
當人們的悲傷被壓抑而沒有被處理的時候,感覺更陷入絕望和孤立
姐姐說:爸媽在的時候,認真工作是因為有爸媽支持,所以認真工作,希望多賺錢幫爸媽還債
現在有沒有工作都無所謂,因為爸媽都不在,一點動力都沒有,整天都沉浸在不舒服的情境中
那種孤寂,讓她陷入更強烈的悲傷和失落感當中,也讓她陷入更深的迷惑中,面對傷痛無法宣洩
因為她還無法接受事實,姐妹倆常常藉著打撞球來紓解壓力與療傷,她們認為只有在那種情況下才會快樂
妹妹早早結婚是為了要有人陪伴。
國揚和玉梅夫妻認為,再度懷孕是因為他們的女兒,又要回來做他們的孩子
因此滿懷的期待,把新生兒當成死去女兒的化身,把它當成替代的角色,這都是沒有辦法承認事實的傷痛。
潘順義、張美琴夫妻的再度穿上婚紗,也是無法有效的處理傷痛,對於一年才有一次假期回國探親的他們
因為工作的關係,無法親自照顧小孩,以致讓小孩遭到如此的橫禍,愧疚和掌控感
以及為死亡尋找一個理由錯綜復雜交織在一起
在心理上找一個理由來位受害者找到意義,傷害被內化了
例如:「當初如果…只要…」的想法,美琴認為,當初如果把孩子帶在身邊,就不會造成今天的不幸
這種想法、自責的心,驅使他們要重新舉辦婚禮,再生兩個孩子來養,以慰其夫妻失落的心
這種喪子之痛,迫使他們尋求替代的慰藉。
我認為最嚴重的是羅佩如,意外失落,無預警的死亡會帶給遺族特殊困擾
三種最普遍的現象是:強烈的悲傷、個人生活的瓦解、以及一連串同時引發的危機和次要失落。
因為完全沒有機會準備面對失落,向罹難者道別,或完成未竟知識,悲傷經常更強烈。
此外,失落本身導致悲傷反應,像一些憤怒、罪惡感、無望等
同時沉溺於對死者的思念無法自拔以致生活持續陷入解組。
面對如此的遭遇,在不能掌控的情況下情感的連結被截斷
在緊急的創傷狀態中,個人是孤單的,她恨她父親沒有在她夢中出現
她恨她母親在夢中不和她交談,如此這類的意外失落的喪親者,經常內心極端的脆弱、容易受傷害
而且有強烈的焦慮,生命的連續性遭到中斷,創傷事件發生之前的情緒連結和經驗也與現在的情緒分離
失去和他人共通的感受粉碎了與他人的聯繫,很多事情讓她無法感受到安全感、他們有可能面對後續的失落
所以在探尋失落的同時也會去找尋心靈的資源慰藉,這種悲傷的過程是既簡單又複雜,而且處理不易
失落波及的人數多寡,也會影響悲傷的強度,當很多人蒙受失落的痛苦,能夠提供支持的人數就少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失落也有可能得到來自大眾的支持力量,使喪親者有機會凝聚團結起來。
羅佩如的情形,我們可以看到,她和她即將結婚的哥哥嫂嫂相處不好
因為一些細微的生活問題,鬧到無法收拾,甚至想對她的哥哥展開報復的行動,並且想自殺
這些都是源自於,她無法有效的處理她的創傷之痛,這是意外失落的普遍現象
意外遇難的家屬即使會出現一般悲傷過程中的反應
但是仍有某些的傷痛,在強調某些失落的同時,也會經歷一些其他失落的經驗。
每一種意外的失落,都會讓喪親者哀慟、迷亂和脆弱。
這種無預警的死亡,造成的社會心理反應,是關乎倖存者、鄰居、親戚、家屬、目賭者
這些事件帶給社會及近親者震驚,以及來不及相信的事實,和來不及和死者道別,也沒有機會完成分離,過自己的人生。
所以在面對死亡時,原來有助益的預期悲傷,及相關的禮俗和支持系統,對突發死亡的遺族並不存在。
也就是說,原本透過一些傳統儀式對往生者的追悼,會處理一些哀傷的事宜,讓喪親者完成哀悼的情緒,就會比較
但是意外死亡,讓喪親者措手不及,於是頓失支持系統
強烈的分離之苦以及往往得不到答案的「為什麼」仍同樣的啃噬人心
不斷的尋求宣洩,以及想擺脫那種不舒服感,沒辦法得到有效的處理,喪親者無法放棄對逝者的連結
因而,照顧者必須要準備,處理喪痛的創傷後因素,以及其他的失落因素。
整個片子看起來很不舒服,對於我這個適逢母喪者而言
談論理論的同時感受創傷失落外加對母親的思念,我深深的感受到那種感覺和承受的壓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251101 的頭像
    a251101

    想飛的心情

    a251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